因為擔任工作職務之特性,常常遭遇到因為情理法的衝突,而難於拿捏的困擾;心情總是上上下下翻騰著,一喜一憂又一憾,一喜的事如今天一大早應台中一國小校長之邀請到學校以「法律與人生」為題目,對全校師生做專題演講,演講結束離開學校時,同學猶依依相送,有幾個同學用手摸摸我的制服,臉上露出一種尊敬和羨慕的愉快的笑容,我也摸摸同學的小毛頭問他們說剛才分局長講的都聽懂了沒有,他們很快的回答我說:知道啦,分局長說首先一定要改正不知者無罪的錯誤觀念;還要看好自己的存仁(惻隱的心)、知義(羞惡的心)、行禮(恭敬的心)、辨智(是非的心)、守信(誠實的心)的五顆好心,我再問他們說你們知道警察叔叔每天都在做些什麼嗎?他們很興奮的說:知道,知道,警察叔叔每天都在抓壞人、指揮交通、保護我們!我知道今天早上的演講內容,同學是聽進去了;我再提醒和勉勵他們說:很好,很好,知道了就不要忘記哦!經過這麼一問一答後,我感覺到守法的觀念和是非的信念的種子因這次的演講的互動,已種在這幾個同學的心中;雖然不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有多大?但可確定相信的是他們一定不會是一個違法犯紀的人。

在一次認真的專題演講後,我想像這樣的同學不會只有這幾個?在警察的重要職責之一的預防犯罪工作上我是已盡了心,一憂的事是回到分局,同仁向我報告昨晚查獲一個五人搶奪強盜集團的案件,已把這五個嫌犯帶回偵訊,查出這個集團至少涉及十二件搶案,他們的作案手法包括假借問路,趁被害人不注意時強押被害人上車,搶走現金及金融卡,逼問提款密碼盜領現金;趁被害人深夜在路邊打公用電話時,持刀逼迫被害人交出財物和行動電話、鎖定夜歸單身婦女;騎機車尾隨並從後方搶奪皮包,若遇被害人反抗,則持預藏刀械攻擊被害人,其中一件被害人是位老太太因驚嚇而癱瘓住院;還有一件被害人即將婚嫁,因臉部嚴重擦傷而延誤婚期;五個人當中有一個未成年的國中學生,我看到他的父親就坐在他的對面,好像剛剛才發生過爭吵,彼此都繃著臉抿著嘴不說話;這位父親知道我是分局長時,立刻走向我希望我能夠幫他孩子的忙,我能體會孩子發生這種事的父親內心的著急和驚慌,我請他先坐下來,我先問這個學生說:「你知道你犯的罪有多嚴重嗎?你觸犯刑法搶奪強盜罪,最重是會被處以無期徒刑的。」,我取來六法全書翻開刑法條文之刑法:

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搶奪他人之動產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而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

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強暴、脅迫、藥劑、催眠術或他法,至使他人不能抗拒,而取他人之物或使其交付者,為強盜罪,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犯強盜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預備犯強盜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
竊盜或搶奪,因防護贓物、脫免逮捕或湮滅罪證,而當場施以強暴脅迫者,以強盜論

等相關條文給他和他的父親看,我又問這個學生說:「你是怎麼加入他們的?你一共參加作案幾次?」,這個學生很老實的說:「只有二次,我因為逃學逃家在外遊蕩才認識他們的,他們供我吃住,第一次要我騎摩托車載另外一個人,搶皮包和用刀砍人都是那個人做的,我也很害怕;第二次再叫我去,我不敢不願去,但他們就毆打我,我只好聽他們的,就被抓到。」接著這個學生指著他的父親說:「這都是他害的,要不是他一點都不尊敬我,我也不會逃學逃家的。」我吃了一大驚,很不了解的問他說:「你爸爸要尊敬你?」這個學生好像很委屈的說:「是呀,許多的學者專家不是在要求大人要尊敬小孩嗎?要給小孩白由發揮的空間嗎?小孩不一定要讀書?只要有興趣想做或不想做什麼都可以,我不想讀書想休學去打工賺錢,他就是不肯答應,不尊敬我的興趣,我只好逃學逃家。」遺憾的事就是這樣來的,在旁邊的他的父親臉都蒼白了,我的心情也好沮喪;警方深知保護學生做犯罪預防要比犯罪偵查重要,學生的犯罪預防首重教育,儘管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已盡心盡力,仍不敵社會上那麼多的聲光負面教育的侵犯,像電影、電視的暴力畫面,特別強調劇中的主角被殘暴的摧殘,而其體能卻仍然是非常強悍的,身上已多了好幾個窟窿就是死不了,這種打不死人的誇張,給學生做了非常錯誤的示範,因此他們模仿這種錯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卻沒有感到事態的嚴重性和兇殘的可怕;再加上書刊、CD的煽情誘惑,就是大人也受不了,怎能禁止得了血氣方剛、判斷力又不足的學生的犯罪和一錯再錯呢?

古賢哲曾說:「性自理來哪有惡?情隨欲動易成偏」,所以一再告誡後人要存天理,滅人欲,一個人的善良品行,是要經過長久的薰陶和涵養才能成就的,而且要從胎教開始。明內閣大學士楊榮(1368-1438)字勉仁,在訓子篇序中說:「古者男女其未生也,則有胎教;既生也,則有姆師之教;其自幼之長也,則有詩書禮樂之訓,言行動止之則;何莫而非教之之地哉?惟古有是教也,則飲食動息進退默語之間,承訓誨之勤,習見聞之熟;由是邪僻之念,不萌于心;非禮之事,不干其志;蓋其德性之美,才行之懿,皆得于涵養熏陶之久以成之也;是以其教無不備,而其人無不賢者,良以是夫」,明太常寺卿周怡號訥溪之家書說:「人家盛衰,只看後人如何,後人賢不肖,未必是天生定,亦在學不學爾;學則檢束身心,存養德性,處事接人,自循道理,不肯忽略;每一起心動念,便恐不合于天,便恐不合于人,便恐得罪于鬼神;寧過于厚,不肯流于薄;如此等人,必心地光明,行事平易,處富貴可長保福祿,處貧賤可免恥辱,即此便是盛也;若不學之人,但知利己,不顧損人,人我相忒分明;即父子、兄弟、夫婦間,也隔藩籬分爾我;廣大心胸已自割狹小,更何地方容人?更何地方受福?如此等人處富貴多斂怨,處貧賤不免苦惱;即此便是衰也;人皆謂盛衰天數,若如此看,盛衰卻是自取」。

近二十多年來擔任公職,只想盡自己一分關懷學生的心,擔自己一分維護治安的責任,但學生的犯罪情況未見改善,叫人怎麼不憂心重重呢?曾尋思那鹽巴並不是什麼珍貴稀有的寶物,但一個人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美昧卻不能少了她;近二十年來更從事於學生的生活品行教育輔導與法律專題演講工作,只自許像鹽巴一樣;這一代勤播前人留下的種子,繼以澆之養之栽之,盼得新種子,若空有種子不下於土亦無益也,而新種子之再播種應是下一代的事;人與人之間由於誤會和疏離所引起的禍患,比一個人心中存在的陰險或刻薄的念頭,其危害更大之;而最不幸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和疏離已是現在社會中甚為普遍存在的事實;小孩的可貴在于保有單純、幻想、無我的性情,這就是新的種子,是代代相傳應該做好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蔡榮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